研究还认为,这种纬向不对称的升温结构并非由海表面热通量差异导致,而是西风驱动的经向热量再分配的结果。南大洋西风带的增强与南移在大西洋–印度洋区更为显著,这种风场变化导致该区出现更强的正风应力旋度与上层热量辐合,在中纬度35°S~55°S带内被“堆积”并下沉,形成持续升温结构;太平洋区则因相对较弱的风驱动与局部发散,升温幅度较小。
10月28日至29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科学创新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以“科学与创新:共创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汇聚了近300名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8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其中包括55家ANSO成员单位的代表,围绕开放科学与开放创新如何推动包容性发展、科学技术如何服务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民生福祉、青年如何成为通往共享未来的桥梁等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中外 ...
11月3日至7日,发展中国家妇女科学组织(OWSD)第七届全体会议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OWSD执行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教授当选OWSD副主席。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组织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与性别平等领域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陈思翀带领的团队通过研究证实,大型古树在城市鸟类生存中发挥着重要的“避难所”功能。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表示,青年一代肩负着民族复兴使命和国家发展重任,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和未来“脊梁”。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满足于跟踪模仿,要有引领未来的雄心和勇气,敢于挑战现有认知,主动投身原创理论突破与颠覆性创新,努力成为能够改变时代的国之栋梁;要回归科学的初心,做纯粹的人,钻研纯粹的科学,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科研文化。
小鼠“上太空”前,科研人员对鼠粮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减轻了它的气味,让小鼠在密闭的实验单元中生活得更为舒适;其次将鼠粮做成条柱状并适当增加硬度,小鼠啃食时不易产生食物残渣,有效减少浪费的同时,方便小鼠磨牙。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召开党委会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在党委会上,党委副书记王文武领学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 ...
记者11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2025年10月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已累计发布光谱数达到2807万条、恒星参数1159万组,数据量稳居世界第一。
致命的毒蛇咬伤可能迎来克星。丹麦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测试了一种新型重组抗蛇毒血清,发现它能有效对抗多种致命蛇毒,包括曼巴蛇、眼镜蛇和唾蛇,为开发能“以一敌多”的更优疗法带来曙光。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并在准确把握未来5年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系统部署了战略任务。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与福建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揭示通过精准调控染色质三维结构能协同提升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为解决长期困扰现代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与育种策略。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建院76周年之际,在京举办了以“原始创新与颠覆性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雁栖青年论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