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推测,该工具包可能采用类似 ZLUDA 的运行时兼容层技术,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将 CUDA API 调用实时翻译成 ROCm 指令。这允许开发者无需重新编写代码,即可在 AMD GPU 上运行 CUDA 程序。这种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复用现有的 CUDA 代码,降低迁移成本。然而,由于 ROCm 相对“不成熟”,部分 CUDA ...
快科技11月9日消息,长期以来,NVIDIA凭借其强大的CUDA生态系统,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竞争对手如AMD的ROCm等相对不够成熟,不过这一格局正迎来新的破局者微软。 据一位"高级别"微软员工透露,其已开发出"工具包",能够将NVIDIA ...
微软正在积极探索打破 NVIDIA 在 GPU 领域长期占据的主导地位。据可靠消息,微软开发了一款“工具包”,能够将 NVIDIA CUDA 模型转换为 ROCm 兼容代码,从而实现在 AMD 的 GPU 上运行。这一举措预示着 AI 推理领域可能迎来新的变革,尤其是在成本效益方面。
当地时间11月4日,AMD公布了其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在随后的财报会议上,AMD CEO苏姿丰(Lisa Su)透露,基于2nm制程Zen6核心的EPYC “Venice” CPU和Instinct MI400 GPU 有望于 2026 ...
AMD第三季度财报出炉,这家红色阵营再次创下新高,营收高达92亿美元,打破历史纪录。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于英伟达,AMD的消费产品表现却异常出色。总营收达92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6%,毛利率高达52%。其中,客户和游戏收入达40亿美元,同比增长7 ...
核心亮点完全集中在核显上——两款都搭载了40个计算单元的Radeon 8060Si核显,这也是它们和普通锐龙AI ...
尽管上述的该展望高于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约92亿美元,但部分分析师的预测高达99-100亿美元。显然,从AMD公布业绩之后盘后一度超3%跌幅来看,市场对于这一份展望谈不上满意甚至略感失望,毕竟AMD与 OpenAI 、 甲骨文 ...
但与英伟达一样,AMD也被卷入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对峙之中。华盛顿以安全担忧为由,对向一些亚洲国家出口最强劲性能的AI加速器产品施加严格限制。美国芯片巨头们一直在游说放宽这些规则,认为在中国市场开展更多业务将会强化美国AI实力,但是特朗普政府对于此类游说一直持谨慎立场。
AMD 锐龙 AI Max+ 392 处理器拥有合计 76MB 的 L2 + L3 高速缓存,最高加速时钟频率 5.0GHz;锐龙 AI Max+ 388 频率规格一致但缓存总量降至 40MB。
AMD之前发布了Strix Halo系列处理器,该处理器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拥有强大的GPU性能,甚至与一些中端处理器不相上下,然而目前Strix Halo处理器主要用于高端的AI个人超算上,价格基本上也是万元起步。
这两个新 SKU 的共同点是其 搭载了“满血”的 40CU Radeon 8060S iGPU (这也是锐龙 AI Max+ 区别于一般锐龙 AI Max 的关键特性),但 CPU 却保持了相对较低的 8 核 / 12 核规格。
英特尔与英伟达近期宣布达成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数据中心及客户端市场的定制x86芯片。根据协议内容,英伟达将基于英特尔的x86知识产权(IP)设计专用CPU,用于其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同时,英伟达的RTX G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