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优昙香,花雨氤氲飘。长林蔽修景,天籁鸣刁调。”清乾嘉年间广东籍诗人李符清在参拜海幢寺后留下如许词句,生动描述了这座岭南名刹被花雨长林环绕的胜景。因地处广州府城外,土地轩敞,又依赖明代郭氏花园旧址而兴,海幢寺自肇建以来就以艺植名扬于岭南。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地官员王令在《鼎建海幢寺碑记》中就言该寺除去传统伽蓝诸殿堂外,另在墙外兴建艺植圃,其中造泥垣草屋,斜散萧疏的野逸景色,形成独特的寺院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指导、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和正定临济寺承办、河北省生活禅文化公益基金会和石家庄市佛教协会协办的“临济禅文化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11月8日至9日在临济祖庭正定临济寺召开。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沪(2025)0000025 ...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上刻有“MANTURKEY MILL KENT”的水印,采用英国上等纸张作画,融汇中西绘画技法于一体,画册描绘之精细程度和艺术水平之高,远超于其他18-19世纪的一系列外销画作品,是海幢寺作为清代中期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重要场所的历史见证。
据悉,海幢寺是清代我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佛教寺院,也是清代广州地区介入对外事务时间最久、程度最深的佛教寺院。乾嘉以来,海幢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园林景致,逐渐成为两广总督的外事接待场所以及官方指定的外商游玩之地,经常出现在西方的报刊、游记以及外销画中。清代中期西方访华的三个重要使团,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以及荷兰德胜使团,均由两广总督在海幢寺接待。
2025年11月4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禅寺大斋堂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全会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积极投身“十五五”规划实施的 ...